二战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再考一年,你初试能考多少分,有没有把握你今年可以学的更好,拿到一个满意的成绩。真正考过研的人心里都会清楚,决定二战,甚至多战的,不是因为各种现实因素,而是心里的那道过不去的坎。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考研是一条不归路,除非考上了,否则很难释怀”,这句话帮帮特别认同。哪有什么随遇而安,顺其自然,无非是不想将就罢了。问什么,比答什么更能表明说话人的心意,你的心里其实早就有了答案对不对。四处咨询,无非是想从他人口中,说出心中想要的答案。帮帮说的这些,旁观者不一定懂。

  但是,考研人帮帮相信你明白我说的是什么。考研从来就是一条不归路,它的结果只有0和1,除非考上了,否则真的很难释怀。

  二战意味着,你和同龄人的步伐再也不一致,意味着,人家已经翻山越岭,开始新的征途,而你还停留在原地。陪伴在你身边的只有张宇,肖秀荣,我们逼自己长大,逼自己走正确的路,和同龄人一样,毕业、找工作、掏空家里积蓄贷款买房、结婚生子,然后将希望传递给下一代。

  如果一个人和同伴的步调不一致,也许因为他听到的是不同的鼓点,尤其是现在,在疫情期间,高校都还没有开学,你有足够的时间去问自己几个问题。二战对你来说,值得吗?你是否能感受到自己二战的决心?你对期盼中的专业和院校到底还有多大的向往?你一战的情况如何?第一次失败的原因是否想清楚了?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只有你自己清楚。

  除此之外,一些在找工作上存在顾虑的同学可能会认为如果今年不找工作就会浪费一年找工作的机会,这就要看你愿意把这一年的机会给考研还是给工作了。因为这一年对二战考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而独特的一年,因为毕竟离第一次复习还不算远,之前学习的知识大部分都还在,我们在有基础的情况下加把劲就好。所以二战值不值,得要看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如果你对目标专业或院校的喜爱没有变,那就没有值不值一说啦。

  对于一个决定二战的学生,毕业季的那种酸楚,那种遗憾、迷茫、不甘和孤独夹杂在一起的滋味,相信体验过一次的,您绝对忘不掉。二战压力也是蛮大的,多考一年,学习的劲头会直线下降,精神上的压力,会指数型上升。

  你周围的同学,一战成硕,在象牙塔开始自己的研究,而你还在每天刷题看网课,同样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你朋友圈里的那些同届已经找到工作的同学朋友,已经开始各种旅游晒美食,而你面临的只有自己的孤军奋战,还可能包含着父母的不理解,父母会觉得你在浪费他们的钱,还有男\女朋友的不理解,由于缺少陪伴和沟通,也可能会面临分手……,种种的困难,可能都压在你的肩膀上……

  如果你问我,考研的意义是什么?在公开场合,帮帮会说清北复交浙研究生学历是投行的基本门槛等等现实一点的原因,实际上帮帮的真实看法是:高考也好,研究生考试也罢,本质上都是一场阶级斗争。现在很多人攻击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可是不看分数看什么?

  会考试真的是一件超级厉害的事情,会考试的人永远有退路。这就是中国的制度给我们这些出身在普通家庭的人的优势和资本啊。我明白应试教育不是最好的教育制度,但至少是最不坏的制度。自科举制度诞生以来,通过一场考试改变命运是中国社会千年来的传统,它保证了中国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通道,无论贫富贵贱,大家在人生的早期阶段以相对公平的方式在同一起跑线下以同一种规则竞争。

  面临二战,最重要的还是反思,我们应该以清醒的头脑和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失败,知道自己要什么,如何达到,还要拿得起放得下,复习中途放弃的人多,越考到最后,坐在考场里的人越少,这些都需要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去支撑自己。

  二战相当于是一个新的开始,其实,一战留给我们的只有两个东西:一是学过的知识,二是失败的阴影。前者是能够帮助我们在二战中有更好的表现的财富,但后者往往才是真正占据了大部分二战考研人内心的魔鬼,它的存在甚至使我们对之前所有的努力进行否定。有不少同学就是因为觉得自己一战过不了,二战离开学校就更难考上。

  不要问任何人要不要二战。人在迫于无奈之下做出的选择往往都是正确的。帮帮可以告诉你:“赌一把,最后一次,不行拉倒”。帮帮也可以告诉您:“不要放弃良好的调剂机会。不要放弃良好的工作机会。不要随意放弃已有的机会,去赌一个未知的未来。”但无论别人怎么说,没有人能代替得了你自己。

  最后,良好的心理和心态预期真的重要。你可能在某一段时间没有状态,没有动力,复习效果一般,很焦虑。不要慌,首先请接纳自己的这种情绪,允许自己犯错误,允许自己有那么不堪的两天,调整过来,然后继续,就比如,在我们这个疫情期间,我们可能每天呆在家里,也有学习状态不佳的时候,但是,你会因为学习状态不佳,就放弃学习吗?你的“云跑道”上,还站着你那么多队友呢!

  有些问题,想清楚,就别犹豫了,该准备的就准备吧!